來論
  逝者還未火化,僅在醫院太平間就花費數千甚至數萬元,讓不少家屬感嘆“死不起”。一家名為八寶山盛軒殯儀公司打著八寶山殯儀館的牌子,承包了9家醫院的太平間。該公司一名前員工透露,公司收入一年可能達千萬。(3月17日《新京報》)
  殯葬暴利一直飽受詬病,而今“窗口”居然“前移”到醫院太平間,“躺不起”成為“死不起”的升級版,這安寧肅穆的太平間能讓人“太平”嗎?
  太平間是醫院用來臨時停放屍體的,且不說公立醫院姓“公”,即使要產生些許費用,也應與醫療救治費算在一起,何況殯葬服務還帶有公益屬性。可令人不解的是,一些太平間竟成為“挾屍要價”的“中轉站”,再加上逝者家屬受制於“厚葬”等傳統觀念,在過度市場化、行業壟斷的語境下,往往處於無法討價還價的“被動”之中,稀里糊塗地“啞巴吃黃連——有苦說不出”。
  種種亂象,擊中了“外包”無人管的痼疾。需要詰問的是:把錢看得比命還重的醫院,為何熱衷於與他人“分羹”呢?是被市場化經營、社會化服務沖“昏”了頭腦,還是夾雜著不可告人的利益分配“秘密”?再者,能“傍”在醫院下搞經營謀生的,恐怕不是“等閑之輩”,對漫天要價又怎會有所顧忌呢?
  太平間成為承包商的“搖錢樹”且一直“太平”無事,值得追問的是:監管去哪了?從醫院方來講,以“承包”為由不負責任地一推了之,本就不可理解,而且,那些衛生、物價、民政等職能部門,對民生領域的暴利斂財行為,為何會長期“失聲”?難道真是“官官相護”不敢管嗎?
  “挾屍要價”,緣於利益考量和監管缺位。鑒於其公益服務的特殊性,政府亟需“補位”的,不只是用制度和行動撕下發死人財的貪婪嘴臉,更要保證有足夠數量的、定位於公共服務的太平間“回歸”醫院。即便非得“外包”,也應以“看得見的手”進行調控、監管和把關,既要嚴格遵循民生定價規則,也要主動撇清權力尋租的嫌疑,而不是任由承包商將公共資源據為己有而“悶聲發大財”。
  (徐劍鋒)  (原標題:如此“挾屍要價” 太平間豈能“太平”!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16friv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